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地方公用事业投入体制改革的有益借鉴

改革开放前,国企职工的三供一业由企业自办,而地方共用事业也完全由政府生产并提供。改革开放后,当国企的三供一业继续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时,地方公用事业改革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虽然经历过一些试错纠错,但也有不少亮点,为国企自办的三供一业展示了样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改革方法。地方公用事业改革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在供水上,1992年,法国苏伊士水务就参与中国城市供水。2000年,法国威立雅水务与我国北京、上海、青岛、深圳、兰州等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当地的自来水提供。而作为国内民营企业,广东三通集团参与了武汉新洲区自来水提供。在供电上,1998年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就曾参与山东地区供电,浙江的惠明公司早在1993年就建立了景宁白鹤水电站,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浙江省境内最大的民营电厂。华睿集团从1996年起涉足能源领域,它开发的水电站遍及西北、西南许多地区。在供气上,香港的和记黄埔通过收购百江燃气股份,涉足内地燃气供给;香港中华煤气参与武汉、南京、泰州、广州等地的煤气管网建设等等。而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涉足燃气行业的民营企业,新奥燃气以河北廊坊为切入点,大获成功后触角伸及北京、辽宁、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成为一家全国性的燃气公司。
2.成效评价。在行业竞争方面,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各有差异,但总的来看是逐步向好,消费者满意度也逐年提升。在供电方面,伴随国企改制,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大唐电力、山东国电、国电电力、中电国际、华能集团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竞争压力倒逼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客观上让渡了更多的福利给消费者。在供气方面,目前大多数地区取消了近乎霸王条款的“开栓费”。同时,昔日的高峰时期火力不足情况已不多见。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比较及时,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消费者信任。在供水方面,伴随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服务水平有很多改进,广泛实行了服务承诺制,服务质量有很大改观。目前,在公用事业领域中,居民对供暖意见最大,每逢冬季,暖气不热温度不达标是常有的事。虽然与供水供气供电一样是提供服务,但供热是一次性先交费,然而交费后服务不到位却很难有效解决,鲜见因供热不达标而退费的案例,成了公用事业中群众意见最大的重灾区。在房产物业行业,多数新建居民小区都成立了业委会,都有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甚至一些老旧的开放式小区也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引入了市场化的物业管理,虽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维修基金启动困难等,但市场化发展趋势已经获得广泛认同。
3.行业监管。在现阶段,电力行业的监管机构是电监会,自来水的监管机构是水务部门(原水利部门),燃气的监管机构是住建部门,北方地区供热的监管机构是供暖办。从服务效率以及价格定位看,应当说,现在的监管还是有效的,至少近年来在多数地区还没有发生对服务及价格严重不满的重大事件。期间,也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如兰州威立雅水务饮用水苯超标事件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伴随环境保护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及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与创新(如城市新区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管线的一体化铺设等),情况已经有很大好转,发展也已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