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 助推“一带一路”战略

文 滕娟



7月13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学会、ACCA、德勤中国联合主办,浪潮集团协办的“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战略高层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国际机构以及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代表性企业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就会计体系、税收风险、资本市场和人才培养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并回应了“一带一路”战略,探讨在这一时代命题下会计从业者的使命和担当。来自17个国家的近400位嘉宾参加了会议。



同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德勤中国和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发布了调研报告《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在会计准则、人才队伍、税收风险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旨在为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商业合作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路径。



那么,何为会计基础设施?会议研讨的结果如何?如何助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财会信报》记者梳理了研讨会及调研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成共识



“会计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会计信息为判断经济主体的运营状况和确定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安排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个完备的会计体系,包括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人才体系以及会计监管体系,是社会有序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以此将其定义为“会计基础设施”。



李扣庆表示,缺乏强大的会计基础设施的支撑,会计信息可能失真、不完备并且缺乏时效性。“一带一路” 战略是跨国界、跨地域的重要倡议,沿线国家达60 多个。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会计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税收和资本融通问题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经贸和资本合作的重要障碍。因此,此次三方通力合作,期望借助各自的专业资源和网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贡献绵薄之力。”



李扣庆在致辞中强调,当前,由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建设货物畅通、资金融通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连通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由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为标志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包括会计体系在内的隐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准则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协调,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和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记者发现,研讨会上的嘉宾在论及“一带一路”的问题时,都是着眼于整个世界的协调发展,而非只把眼光放在一个国家或一片区域。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来自政策层面,有的来自企业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所提供的机遇层面。



通过研讨,与会嘉宾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会计基础设施差异大。沿线国家曾经使用了十几套会计体系,非常复杂。即便是同属一国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也有很多规则上的差异。第二,对于财会行业和财会人员,“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需要大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制度、税收安排,包括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方式方法有深刻理解、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随着沿线企业之间合作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进。第三,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特别是实现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过程中,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存在多样的差异和巨大的风险,所以将会面对巨大的交易成本和跨国经营风险。要使得“一带一路”的“带”和“路”变得更平滑、走起来更省力,战略推进带来的成果更丰硕一点,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充分明确现状的基础上加强有关问题的研究从而加强会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赵鸣骥:推进准则趋同 加强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



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赵鸣骥莅临研讨会并作主旨演讲时指出,会计是推动国际经济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各异,使用50多种官方语言,10余种会计准则。面对会计体系的差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沿线各国会计体系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内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会计界积极响应,集体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恰逢其时,也很有必要。



赵鸣骥就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强对沿线国家会计准则建设的系统研究,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做出贡献。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加强各国间会计准则方面的沟通、协调,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应当加强对沿线国家会计准则建设实施以及监管等情况的系统研究,促进各国在会计准则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分享经验,发挥好会计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



第二,加强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以及沿线国家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财政部自2005年起启动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这项工程由国家会计学院具体承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世界银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同时,财政部也积极致力于为沿线国家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比如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培养的首届发展中国家会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期顺利毕业,为“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加强沿线国家会计界沟通交流的机制与平台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出谋划策。要形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会计界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要通过持续努力,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不断地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沿线国家的学术界、中介机构、企业界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会计、税收、金融等相关问题的合作研究,“贡献会计新智慧、发出会计好声音”,为加强政策沟通出谋划策。



报告聚焦会计政策、税制差异与人才培养



为实现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德勤中国和ACCA三方在“ 一带一路” 沿线20 多个国家广泛收集了事务所会计和税务专家的真知灼见,以及参与到这些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大型央企负责人的反馈,形成了《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将焦点投向了会计政策的融合、国际税收政策的协调,以及国际化财会队伍的培养将如何促进商业合作与全球贸易发展,以期呼吁各国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设计提高会计基础设施的路线图,培养能力卓越的国际化财会人才,协助企业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多样化机遇。



报告的调研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国间会计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各国之间会计政策的协调是各经济体信息沟通的核心机制之一。研究表明,会计准则的差异被视为跨境投资的障碍。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有助于帮助企业提供高质量、更具可比性、更透明的财务报告,弱化国别差异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和透明度的不利影响;同时,促进跨境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融通,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来说,扩大企业的投资者范围,风险共享从而降低国际间交易成本,实现更好的资本配置。研究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采用的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54个(83%)国家已要求所有或大多数国内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按照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1个国家(泰国)正在直接采用IFRS的过程中,2个国家(印度及印度尼西亚)正在与IFRS趋同中,3个国家(越南、老挝及埃及)完全使用本国会计准则,其他国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团队对沿线14个国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和实际应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这些地区的会计政策基本情况。



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制与税负差异。“ 一带一路” 沿线65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既有以新加坡为代表的高收入国家,以罗马尼亚为代表的中高收入国家,也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中低收入国家,还有以柬埔寨为代表的低收入国家。不同国家在税制方面的共性在于均以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别国家没有,如阿联酋和卡塔尔)和货物与劳务税(大多为增值税)为主,差异在于税制结构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所得税比重越高,货物与劳务税比重越低。



具体到税种和税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税率差异巨大。以公司所得税为例,经测算,沿线国家的平均税率为19.3%,最高为阿联酋的55%,最低为乌兹别克斯坦的7.5%;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为23.4%,最高为以色列和斯洛文尼亚的50%,最低为黑山的9%;货物与劳务税的平均税率为16.7%,最高为匈牙利的27%,最低为也门的5%。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东道国的税种、税率和税收优惠情况,更应关注税收风险。税收风险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东道国税制本身及执行的不确定性。研究团队从税收制度的透明性、稳定性、法定化程度和税收制度执行是否规范等方面对各国进行调研,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在当地进行投资经营的税收风险。



三是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化之际,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财会人才,这是摆在“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教育机构、会计行业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才能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胜任能力或技能有哪些要求、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培养模式上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些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