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 事业单位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内控建设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
在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 “导航灯” 。 在深化单位内控建设改革中,行政 事业单位要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着力 解决内控建设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痛点 和堵点问题,努力推动内控建设高质量 发展。
创新理念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 动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推动改革 的主动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主动 作为意识不够、存在为了内控而内控的 倾向等。因此,要学会运用创新理念, 摒弃求稳怕乱的思想,构建内控建设的 大格局,提升工作的高度、广度、深度。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 治党是国家的战略布局,管党治党和反 腐败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内控建 设具有风险防控、预防腐败的作用,能 够成为从严治党工作的“利剑”。今年, 党中央提出了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 大决策部署,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工作上取得决定 性胜利。打赢“三大攻坚战”,首要的是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既是重要的经济 工作,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行政事业 单位面临着政府显性或隐性债务、经济 活动合法合规、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 问题,而内控建设是有效防范化解经济 风险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 控建设改革应作为从严治党、 “三大攻 坚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使命感和 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 运用项目化管理手段,加强考评督办, 有效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调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单位战 略目标与内控改革措施协调一致性不
够,业务与内控融合度不够,存在宽松 软的倾向等。 因此,要学会运用协调理念,打破 单兵作战的格局,切实将内控建设与单 位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积极融入到单位 战略目标中去。单位可将其列入中长 期规划,逐年分解落实,每年将内控建 设细化到各个核心业务工作之中,逐一 制定内控建设目标,并与年度绩效考核 工作协调联动,一并推进和考核。业务 绩效考核到哪里,内控建设推动到哪 里,使推动内控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 “一把手”工程,切实将内控建设置于组 织战略布局之中。 同时,要注重加强内控实施主体的 配置,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精心配置重点 领域和关键岗位的人力资源,合理界定 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内控执行考核 机制。单位还应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 嵌入内控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个 环节,贯穿到关键岗位人员行使内部权 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实现无死角监督。
绿色理念解决效率不高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 效率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内控建设 投入人力物力成本比较高、建设周期比 较长、步骤环节琐碎、业务部门怨声载 道、内控牵头部门出力不讨好等。
步入新时代,在“互联网+”、共享服 务中心、 “智慧云”等新模式、新技术的 冲击之下,信息化是内控建设的必由之 路。因此,要坚持绿色理念,不搞大开 发,不搞人海战术,坚持走信息化高效 率的路子,运用信息化推动内控建设, 探索以“权力制衡+资金流管理”为主 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全生命周期的 纵向管理链条,构建涵盖重大事项决 策、预决算管理、内部运转和对外关系 等的内控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提升防范 化解各类风险的处置效率,不断提高内 控建设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单位综合事 务治理能力。 同时,可以运用已初见规模的“管 理会计工具箱”,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 发成本。例如,运用战略地图工具,对 内控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架构进行 战略谋划,提升内控建设的整体性;运 用预算管理工具,强化内控对财务和 非财务资源的配置约束,提高内控的 预见性;运用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矩阵 模型等工具,从多维视角对内控风险进 行预测、评估、分析和控制,并运用风险 矩阵图进行定性分析,提高靶向管控 的精准度。
开放理念解决不透明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 不够透明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内控建设 立法空白,还没有上升到法治层面进行 硬性规定,具体的内控要求、程序步骤 没有像预算管理那样公开透明或进行 严格地规范等。因此,要树立开放的理 念,大力提升内控法治化程度,促进内 控建设公开、公平和公正,打造阳光开 放的内控机制。 目前,单独出台《内控法》难度较 大,也不符合当前现状。鉴于内控建设 属于会计管理的范畴,离不开会计管理 工作的协同融合,建议在此轮《会计法》 修订中,对单位开展内控建设作单独的 规定要求。其中,可阐述单位开展内控 建设任务要求、环节步骤以及预期目标 等内容,这既实现了内控法治化的刚性 规定,又有利于促进内控建设与会计管 理的深度融合。
同时,建议结合预算公开机制,在 向主管财政部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 告的基础上,定期向本级人大汇报本单 位、本部门的内控建设情况,建立内控 专题报告机制和人大代表检查、问询机 制,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实现 公开透明。这样可以鼓励社会第三方 参与单位内控建设和发挥外部监督作 用,从外部倒逼本单位内控建设的科学 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进程。
共享理念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 信息孤岛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内控建设 工作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比较虚,陷入 “既没有人看又没有人用”的尴尬局面, 内控信息流在财务等牵头部门内部打 转,形成了“信息孤岛”,没有形成内控 建设的闭环。 因此,要学会运用共享理念,加快 信息流的融合与融通。单位应建立联 席工作机制,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督 办部门各自明确责任,推进落实“一把 手”工程。单位“一把手”应主持召开专 题会议,讨论内控的建立与实施,主持 制定内控工作方案。同时,应健全内控 联席工作机制,包括协调联络机制、会 议协调机制以及核实反馈机制,及时沟 通信息,实现各部门协同效应。 单位还应共享绩效评价资源,引入 第三方社会力量,避免“闭门造车”问 题。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在每年 自评编制内控报告的基础上,为更加公 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可以聘请外部专 业机构参与内控绩效评价,出具专业的 诊断报告,为单位的内控机制“寻医把 脉”,避免评价出现自圆其说、自娱自 乐、自我感觉良好的问题。 此外,单位要共享内控建设成果, 内控建设评价结果应分别反馈到单位 领导班子、业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单 位内审与纪检监察部门等。内控评价 结果应与各部门的业绩考核、人员职务 晋升挂钩。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追究相 应业务人员与部门的领导责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委办公厅)
■喻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