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解读:公允价值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运用的特征,认为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需要继续完善其支撑环境。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问题,认为公允价值概念的根本特征是“真实与公允”。会计以“真实与公允观”作为最高原则,将有利于会计诚信的实现,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职业地位的提高。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指出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条件:(1)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从证券市场、证券监管委员会、财政部、上市公司、投资者等角度分析出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日趋成熟,为公允价值的引入注入动力。(2)公司治理的加强和法制建设的完善。只有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企业才能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相关性,我国公司的股份改制和股东投票机制等治理功能,为公允价值的引入奠定了基础。(3)日新月异的新业务为公允价值的引入提供了直接动力。
接着作者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特征作了详细地阐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我国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与国际会计准则方向性相同,在公允价值定义、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项目上体现了与国际趋同的方向。(2)我国在大部分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非常广。(3)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严格的限制条件。
最后,通过上述对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特殊性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支撑环境,以合理运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建议:建立诚信负责的机制,强化对人的约束,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的透明度;构建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协同治理市场中的败德行为,使会计标准和专业判断起到真正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作用。
(马妍整理自《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8期,作者:赵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