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能锐 李峻/文 |
支出进行分类。基本支出预算按性质分 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新制度在 结转、收入及支出等会计要素相关科目 设置中落实这些要求。 四是预算管理明确结转资金的预算 管理要求。新制度细化结转结余资金核 算的明细科目。 落实财务制度刚性约束 201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基层 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各级工会组织 印发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实施细则。 新制度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经费收 支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是强化财务管理的要求。经费收 支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各 项收支管理实行工会委员会集体领导下 的主席负责制,重大收支需集体研究决 定。新制度配合这些要求特别强调,“各 级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 二是强化管理主体责任。经费收支 管理办法要求基层工会主席对基层工会 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负责。新制度重申,“各级工会的法定代 表人应当对本级工会的会计工作以及会 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是对于如何规范经费支出的范 围、标准及审批原则,新制度特别要求工 会应当重视并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应 用,确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 |
部管理。 借鉴政府会计改革成功经验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为 新制度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成功经验,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会计要素与明细会计科目 的对应关系。工会会计处理一般采用收 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按照权 责发生制核算。原有制度没有理清“支 出”和“费用”的概念。新制度统一对于 支出要素下的明细核算采用“xx支出” 的表述,符合收付实现制的要求。 二是对于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 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新制度规范设置 明细科目。如“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 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财 政拨款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等。 三是适当引入成本绩效管理相关理 念,新增“累计折旧”“长期待摊费用”等 科目。与政府会计不同的是,新制度设 计的成本费用报表数据需要在相关会计 科目上分析填列。 四是将无形资产、基建建设项目在 建工程等纳入到大账核算,确保工会资 产核算的完整性。 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情况 新制度针对各级工会组织业务特 点,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前提下,充分考 |
虑基础工作实际情况。 一是在制度适用范围上,区分基层 工会与县级以上工会组织,优化会计科 目和报表。 二是兼顾原则和灵活性。新制度对 于必须设置的会计科目,固化科目名称 及编码;对于其他信息维度,只提出建议 性的科目设置意见,供基层单位参考。 三是完善制度设计,加强与实务工 作的衔接。针对中华全国总工会 2020 年印发的《工会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 暂行办法》,新制度设计“预算稳定调节 基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预 算稳定调节基金”等科目。针对各级工 会存在的代管业务,新制度设计“代管经 费”及相关科目予以反映。 四是满足资产管理的信息需求。原 制度对于各类资产的盘亏、盘盈、报废、 毁损等情况,直接进入收支科目,不能体 现工会的资产管理状况。新制度增设 “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新制度的颁布,适应工会组织财务 改革需要,落实近年来工会组织在预算 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绩 效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在借鉴政府 会计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制度 设计。相信新制度的执行,能够进一步 规范工会会计核算,切实提高工会组织 的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均为全国高端会计人才行政事 业类学员,供职于海南大学会计中外人文 交流研究院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 |
近期,财政部会计司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 法》等法律法规,对2009年颁布的《工会 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下称“新制度”),自 2022年 1月 1 日起施行。 新制度协调近年来出台的各项规章 制度,充分吸收政府会计改革成功经验, 并考虑基层工会的实际业务情况。要学 习贯彻好新制度,建议从以下 4 个方面 入手。 体现预算管理相关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规的规定,近年 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印发《工会预算 管理办法》和《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办法》。 新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这 些办法的要求,主要体现为: 一是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工会预 (决)算的编制、报送、审核及批复责任。 新制度确立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核 算体系,通过优化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 会计报表,满足预(决)算编报需求。 二是工会预算编制参照国务院财政 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 出标准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新制度 在结转、收入及支出等会计要素涉及的 相关科目中落实这些规定。 三是支出预算按照基本支出、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