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源头管控”,建立零基预算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符合公安机关特点的预算项目体系。紧紧围绕公安业务谋划预算工作,搭建以公安工作大类为一级项目、以具体业务工作为二级项目、以警种细化执行任务为三级项目的预算项目框架,形成“公安执法办案”“公安行政管理”“公安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网络运行维护”“公安证照制发”“资产运行维护”“公安资产构建”“公安专项业务”“民警保障专项”等九大类一级项目,延伸涵盖全部二级项目,辐射关联警种部门三级项目的预算项目体系,从源头上规范项目管理,实现预算工作与公安业务相融合。
二是建立突出资金集约效应的预算统筹模式。省公安厅是省级机关中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单位,共有内设机构21个,各部门每年申报的预算项目具有数量多、需求交叉等特点。为合理安排项目预算、有效发挥集约效应,根据“零基预算”的管理理念,逐个论证分析部门报送的预算项目构成和测算依据,先拆解再合并,统筹合并同类事项,改变长期以来“基数+增量”的传统预算模式。如编制2021年预算时,将各警种的反诈、交通安全、禁毒等多个宣传项目整合为“预防犯罪”专项,有效缓解了警种部门预算固化阴浙江省公安厅以“零基预算”理念推进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在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袁近年来袁公安机关经费保障逐渐从单纯增长型向综合效益型发展遥为解决好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安业务工作经费需求和有限的经费预算之间的供需矛盾袁浙江省公安厅坚持野零基预算冶理念袁全面重构单位预算项目体系袁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袁促进公安经费保障提质增效遥和重复浪费的情况。近三年,通过调项目、调结构,统筹协调省公安厅所属各部门(单位)资金,每年核减项目数占项目申报总量的36%,调整既有项目预算用于新增项目,占既有项目预算的30%。
三是实行项目归口管理的预算联审机制。对所有财政拨款资金,包括延续性项目和新增项目进行全面梳理,从项目内容、性质、绩效、周期、金额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项目分类,在此基础上,实行归口项目管理,所有的归口管理部门在预算申报时需对归口项目进行全面审核,从源头上整合需求。目前,省公安厅已形成“三公”经费、信息化建设项目、装备类项目、教育训练项目、预防犯罪和公安宣传项目、会议费、印刷费等项目归口管理机制。2021年厅本级归口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8%,占总金额的73%,进一步提高部门单位间以及部门内部的项目统筹力度。“分门别类、层层深入”,多角度夯实零基预算编制一是项目分类、轻重分级。紧紧围绕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结合警种业务需求,从必要性、重要性出发,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一层次是刚性项目,即保障省公安厅正常运转所必须安排的项目,以及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支出的项目;第二层次是必要项目,即根据工作任务安排,警种部门必须开展的专项业务支出项目,如执法办案、预防犯罪、公安教育训练等;第三层次是一般项目,即视资金情况安排,警种部门可以开展的一般事业发展类项目或其他支出。对于必要项目和一般项目,预算申报时未落实具体实施方案的支出,年初预算一律不切块安排资金,纳入储备项目管理,年中确需执行时按“一事一报”要求,严格审核实施方案和测算标准后,在公用经费等项目中调剂解决或申请动用机动经费,再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模块分析、支出分层。以部门申报项目作为基础项目,逐级汇总纳入向财政申报的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按支出内容分为“共性、个性、特殊”三个模块进行分析,对于需求相同或类似的共性支出,实行跨部门的项目整合,根据统一标准安排支出预算,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对于部门特有职能,开展特定履职工作产生的个性支出,根据立项依据、项目内容、经费规模、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依照支出标准体系进行单独审核安排项目支出;对于基本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具有统一政策或实施统一管理的特殊支出,按规定立项及前置审批,由专业部门直接统筹分配项目资金,或根据其前置审核结果安排项目支出。
三是绩效分档、分控管理。部门申报项目预算时,必须同步编制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分年度建设的延续性项目还需要结合进度,编制分期绩效指标。财务部门会同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对项目支出率、结转率、压减率、审计问题、绩效评价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绩效审核层层细化,落实到项目底级支出,挂钩具体建设内容,即要明确项目整体重要程度,也要判断项目内部各项支出必要性,防止搭便车的情况。通过综合审核项目预算绩效编制和以前年度绩效评价等情况,对结果为“优”的项目优先保障,对结果为“差”的项目坚决淘汰。2021年在“一上”预算审核阶段,淘汰项目60个,涉及预算5000万元。“内控指引、部门协作”,优化零基预算执行管控一是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对厅机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经纪业务开展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聚焦风险岗位和关键节点,识别业务活动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制定预防应对措施,目前已经形成以财务管理办法为总领,以预算管理、经费支出等为细则的层次分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从内控角度规范零基预算全流程监控,实现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闭环式管理。
二是推进内控智能化管理。2020年,省公安厅警务保障部对原系统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创建警务保障精密智控服务,把各业务模块关联融合成全流程管控,如警种部门的三级项目批复,通过关联预算指标ID和支付ID,实现与财政二级项目指标紧密关联,将预算编制和批复相统一;建立厅机关绩效指标库,对2019至2021年三年以来的415条项目绩效指标实行入库分类管理,实现指标分类自动筛选和动态更新,提高绩效编制工作效率;报销业务中,增加支出事项事前审批和关联报销等功能,嵌入报销标准,将预算项目和支出使用相衔接,实现系统自动比对计算,既确保预算专款专用,又避免人工审核误差,保证预算支出内容和金额规范合理。依托平台系统,警种部门可以实时掌握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及时提出预算纠偏申请,进一步发挥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警务保障部可以按不同需求口径方便地提取预算数据,为单位总体预算的精准保障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通过修订财务规章制度,联合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警务保障部做好预算监督管理。如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归口项目预算申报审核、审计处负责预算采购、执行时的采购预算审计、合同尾款支付审计等;法制总队负责预算采购方式的法制审核;厅考核办负责部门预算执行考核。改变以往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从业务、采购、审计等多角度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大监督体系,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四是建立项目部门主动管理的考核制度。通过完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将项目采购启动时间、项目支付进度等预算执行全过程、全流程纳入省公安厅年度目标考核,以考核推动预算责任部门积极参与、主动管理。考核时认真听取部门意见,充分考虑预算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实行分类别分时间段考核,以2021年考核规则为例,公用经费项目和一般项目实行每月通报和定期考核扣分;科技项目年中考核采购启动时间,12月份一次性考核预算支出率。同时,探索将绩效融入日常预算管理的工作思路,逐步完善以预算支付率为标准的单一监控方式,通过不断完善绩效指标设置、绩效自评和抽评,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实行项目执行逾期提醒,建立绩效纠偏机制,实现绩效和资金相配套的动态调节机制,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可提出资金调整意见并按程序审核调整,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考核,改变部门从只管要钱的惯性思维,向既管要钱更要用好钱的思维转变,确保高质量完成预算执行率考核工作。
下一阶段,省公安部门将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继续提升警种部门编制零基预算的积极性。目前电子政务类、基建类等特定目标类项目均设置事先评审机制,单位实行零基预算管理的通常为运转类项目,包括公用经费项目和其他运转类项目(从省公安厅本级预算来看,这类项目预算约占总预算60%~70%)。为充分调动单位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与财政部门形成合力,警种部门,应在预算提质增效和合理安排之间实现平衡,主要是合理运用其他运转类项目预算等机动项目,为年中临时突发的项目预留必要的经费,确保部门按零基预算要求做实项目预算时无后顾之忧。其次,继续完善公安项目审核的科学性。由于公安业务专业性强,各警种业务项目个性突出,部分项目还没有明确的审核标准,需要联合财政部门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公安发展需求的预算标准。为真正做实零基预算,省公安厅还需继续完善多部门审核机制,在单位内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预算编审特别是绩效管理的工作模式,在项目审核中发挥好绩效综合管理优势。再次,继续提高预算考核机制的精准性。省公安厅部门预算考核,从单一的支付率向综合项目绩效评价结果逐步优化。留好项目管理的提前量,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个性化需求。利用内控智能化手段,结合项目预算申报计划和实际执行进度,完善预算事中的监控和介入管理。通过计划时间和实际进度比对,对进度落后项目,在过程中及时提出逾期提醒,真正实现全过程的预算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