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 培养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办学能力 的客观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高校 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高 校整体治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现有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下,高 校资产数据主要反映高校的设备、房产等 固定资产,以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流 动资产。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账 上没有体现无形资产,未能反映高校资产 全貌 。此外,对于高校而言,其账上所反 映的资产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实际 控制、且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 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事实上,作为 主要依托智力资源开展教学科研业务的组 织,高校还拥有部分在表外体现的重要资 产,如办学资源等。
在实务中,高校在资产的计量方面面 临不少难点。例如,增加未支付对价和高 校自行制作研发的资产计量难度,造成该
式下,土地房产等价值变化较快的资产未 及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导致高校资 产数据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
基于此,笔者建议高校进一步优化资 产确认和计量模式。
一是考虑重新构建资产确认基础。对 于高校资产,在现有政府会计准则已经明 确资产概念的基础上,认真把握资产概念 要求,结合高校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重新 梳理和细化高校的资产确认基础,回归会计 目的本原,即受托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相 应资产核算信息应与高校实际情况和发展 目标有效结合,充分满足高校管理发展的内 生需求,提升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为高校 管理者、监管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此外,在资产现有概念基础上,应进一 步拓展资产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资产的范 围。于高校而言,尤其需要考虑到为其教 学科研发展提供相应帮助的经济资源,特 别是无形资源。
二是探索适合高校的资产计量模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产业集团、普华
永道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