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政府会计制度为高校发展“筑基垒石”

 

 

 

 

 

 

■ 唐琴/文
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高校通 过重新构建核算体系,按照权责发生制 和收付实现制分别设立了财务会计科目 和预算会计科目,实行“平行记账”编制 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进一步 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为高校高质 量、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新制度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规范核算口径,提高会计信息 质量。
高校原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反映部门预 算执行情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资产负债 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
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优化了预算会 计科目和核算内容,能够准确反映预算 收支情况,继续发挥预算管理和预算监 督的重要作用。
此外,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强化 了财务会计的功能,扩大资产负债核算 范围,加强资产管理,计提固定资产累计 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改善长期股权投 资核算方式,整合基本建设业务,使得会 计信息更加规范、准确、全面,能够较为 全面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财务 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清理财务数据,摸清家底、夯 实基础。
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前,许多 高校不清楚自己的“家底”,主要表现为 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且不计提 折旧;基建项目长期挂在“在建工程”或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无法及时结转到 资产科目中;往来款清理不及时,金额 大,账龄长;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未体现在财务数据中等。
对此,各高校结合新制度,开展了资 产清查和往来款项的清理,对固定资产 进行盘点,并且补提固定资产累计折 旧;对往来款进行专项清理和分析,避 免长期挂账,消除坏账风险;对基建项 目进行清理,应办尽办 、能办尽办,确 实无法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若达到 交付条件,同样按预估价值结转资产; 重视无形资产核算,补提无形资产累 计摊销等。
一系列新措施保证了转换数据的真 实性和完整性,为高校未来财务相关工 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树立成本核算理念 ,助推绩 效管理全面实施
在原预算会计体系下,高校资金的


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拨款依据比较单 一,一般按生均拨款确定,主要关注和 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核算观念相对 薄弱。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模式下,高 校设立费用类科目,进一步树立成本、费 用、绩效等理念,便于高校合理归集和分 配教育成本。
目前,依据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 科技、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目标,高校费用 主要被划分为教育费用和科研费用 。教 育费用核算高校教学、教辅及学生事务 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属于高校教育成本; 科研费用根据经费性质和作用确定计入 教育成本或分摊比例 。在单位管理费用 中,行政费用作为学校提供教育服务不 可缺少的费用,应计入教育成本,后勤保 障费用按比例折算计入教育成本 。经营 费用、资产处置费用、其他费用等不计入 教育成本。
通过这些明细科目的核算,高校财务 人员和管理者慢慢树立成本核算理念, 为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绩效 管理奠定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高校行 为,提高决策能力,促进高校更好发展。
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发展思路
一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 险 。很多人认为高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 门的事,是财务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但 实际上,高校内部控制涉及学校各个部 门、各级层面 。比如,单位的决策机构设 置是否合理,决策事项是否按照“三重一 大”的原则办理,学校的招生是否公平公 开透明,建设工程项目是否公平公正,资
金使用是否高效等。
因此,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应着重从 3 个层面入手 。单位层面主要包括内控 机构的组成 、运行,重点领域和关键岗 位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业务层面主要 包括预算管理 、收支管理 、政府采购管 理 、国有资产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和合 同管理六大业务的工作职责及其不相 容岗位分离情况,业务轮岗情况,内部控 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内部控制 制度的执行情况 。信息系统层面主要包 括内控信息系统建设和投资情况,建设 方式和覆盖、升级改造情况,以及信息的 互联互通情况。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业财融 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 化发展越来越迅速,高校财务工作利用 好信息化平台及手段将省时省力、规范 高效 。就现阶段来看,高校财务信息化 建设迫在眉睫 。一方面,为提高会计工 作效率,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系统,规 范统一往来单位明细核算,增加财务报 表模块、预约报账系统和银校直联系统;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资产管理 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 事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等,将它们 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业财融合, 以及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 岛”,为高校财务业务真实完整核算、精 细化核算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全面实 施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 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激发内 生动力 、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是 实现教育事业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发
展的重要手段 。未来,高校应不断优 化管理模式,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过程 监控,推进绩效评价,注重结果应用, 建立务实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具体而言,为做好绩效管理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从宏观上加强 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全过程绩效 管理体系,通过业财融合,建立规范、科 学 、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 结果客观公正实用;另一方面要明确责 任主体,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将钱用在“刀 刃”上,并将绩效管理工作与单位考核、 人员提拔 、后续拨款等挂钩,不断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财务人员 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在原预算会计核算 体制下,长期从事简单的记录与核算,对 会计核算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方法,加 之高校财务人员受编制、薪酬等因素的 影响,许多基层财务人员比较安于现状, 缺乏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因此, 在新制度的落地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 专业水平不足、业务知识面窄、知识结构 单一等问题时有发生。
政府会计制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核算内容更加 复杂,财务管理更加注重高校的资产 负债、成本绩效、资金运营、资金流量、 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 因此,必须 不断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转 变核算观念,熟练掌握政府会计制度相 关知识,提高职业判断和专业能力,提 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高质量 、可 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