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聚焦两化协同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会计法》下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翁海茵

新修订的《会计法》作为会计领域的根本大法,充分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提升财会监督实效、优化财会承载能力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会计法》的高标准实施,着力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求,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会计职能不断拓展,以系统思维构建会计管理的闭环和协同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一、新《会计法》对两化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法制化建设,构建适应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会计模式

数字化绿色化融合需要结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的重点产业行动计划,从构建双化协同的资源体系、提升区域碳排放监测水平、提升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升双化协同的基础能力。新《会计法》从财经领域切实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明确“国家加强信息化建设,鼓励依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将会计核算、数据共享、信息安全、会计监督整体谋划,统筹各方力量,推行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基础力量保证。同时,新《会计法》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着力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构建,为绿色转型提供法制保障。

(二)完善会计组织管理,为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攻关与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创造良好环境

数字化绿色化融合的关键在于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双化协同的第一动力,需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方法,以跨行业合作方式共同推动双化协同标准体系建设,共同促进双化协同技术创新;需要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双化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区域清洁能源、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等指标,为碳交易、碳排放管控提供大数据校核和决策支撑服务;需要提供第三方技术研发供需对接、解决方案交易撮合等服务,培育双化协同的产业集群。面对双化协同发展需要,新《会计法》进一步细化了会计组织的保障形式,坚持党的组织动员和人民首创精神有效结合,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地方、基层、群众积极探索,从单位的会计工作、社会的审计工作、政府的会计管理工作全方位地为双化协同的技术验证、标准制定、应用创新、国际交流提供有效支撑。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和全社会获得感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国家、企业和单位都面临内外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在双化协同发展的要求下,既要实现适度发展,又要符合合规要求。在现有的环境下,各主体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探索双化协同模式,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但总体来看,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面临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双化协同程度不高等挑战,新《会计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明确个人的法律责任,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业突出问题,为双化协同发展营造了良性的财经环境。

二、实施《会计法》推动两化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制定全面协同创新安全的转型规划

在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实施《会计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一是坚持全面转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全面转型,会计管理工作也需要全面转型,只有将会计管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拓展会计职能,才能保证会计事业在双化协同发展中行稳致远、蓬勃发展。二是坚持协同转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其发展的实际,会计管理作为对数据资源的管理形态,应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坚持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三是坚持创新转型。转型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不拘泥于固有的沉疴制以支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四是坚持安全转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具有牵引和平衡作用,应规划好统筹好处理好发展和合规、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保两化协同发展规划具有可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二)持续完善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体系

新《会计法》强调的会计监督、数据共享、信息安全、诚信体系都需要一个统一的、广泛的数据底座,然而,即使在会计核算的这一基础功能领域,会计软件功能老旧、数据标准不一致、业务财务数割裂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今天,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需要摸清数据底数,提高会计数据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实现会计数据与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共享,实现“一图统揽、一屏调度、一表纵观”,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服务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监管、会计行业管理、单位内部治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形成对内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对外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统一适用、管理协同的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在输入环节推动各类电子凭证入账标准发布和实施,在处理环节基于准则体系及和通用分类标准实现统一处理,在输出环节统一各类报表数据口径加大数据的共享共治共用。

推进会计核算的标准化,还需要在规范业务流程中推进更高层面和更广范围的财务共享。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既包括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又包括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这一过程中,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场景层出不穷,通过搭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财务共享平台,加强业财融合,完成前中后端流程贯通,才能在推进两化协同发展的路径实现数据标准的快速推广。

(三)加快推进会计工作自身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进程

一是用新技术优化数据的支撑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框架下,要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手段,将财务活动与双化协同的应用场景贯通,实现数据同源、模型同构、算力提升。二是用新模式优化财务的承载力。要通过整合和共享财务资源,优化财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的分工体系,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促进能源转型和传统行业赋能方面的带动作用。三是用新动能推进管理的实效力。随着智能审核、自动结算、智慧对账、一键取数、机器人制证等工具的运用,提高的不仅仅是会计业务本身的效率,更是将会计的处理向双化协同业务的前后端延伸和拓展,为问题的解决和方案的决策提供更为高效的支撑。四是用新方法提升价值的创造力。会计作为天然的数据处理中心,将标准规则、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购销数据、盈亏分析进行集成,以知识、数据、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双化协同进程中不断提供增值服务。

(四)在发展中推进诚信监督治理的有效平衡

新《会计法》实施,不仅仅顺应两化协同发展需要,也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平衡。将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与内部控制活动有机结合,优化内部监督的模式、丰富监督手段、加强监督协作力度,形成监督的合力;通过严肃财经纪律、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震慑单位和个人的造假行为,为两化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生态;通过将信用记录写入法律条文中,规范信息的归集、记录和使用过程,为两化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践行《会计法》促进两化协同的具体要求

(一)产业为本

会计管理作为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点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实体产业发。以产业为本,一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精准的财务支持,在推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电子信息产品等关键领域的绿色化转型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要提升会计工作效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农业、生态等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

(二)场景落地

双化协同发展在电力能源、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建筑与城市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践行新《会计法》,推动会计职能拓展不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计税报税等基础会计业务上,而是以数据为驱动,以具体应用场景为依托,将会计管理的数据化、动态化、精准化的管理手段融入双化协同的日常运营中,通过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落地,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三)模式创新

践行新《会计法》,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引入财务机器人(RPA)、光学字符识别(OCR)、数电票据、电子档案等手段实现凭证自动化来减轻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而是要致力创新财务部门以数据中心的服务模式,基于数据、算法、算力推动业务模式、计费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重塑财务管控的框架和授权体系,重塑财务监督的监测与风险管理体系,重塑财务能力的对标与评价体系。

(四)政策支撑

践行《会计法》,离不开财会金融的有效支撑,要支持建立健全绿色转型的财税政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技术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要支持丰富绿色转型的金融工具,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要支持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双化协同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双化协同产业投资基金;要支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不断推动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

(五)人才托举

在双化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一直是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践行新《会计法》,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培养、服务、提升广大会计工作者,依托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推动会计人才发展与双化协同的产业布局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实现会计人才资源供给和双化协同产业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建立专业贯通式的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加快数字化队伍建设,培养具有战略性格局、专业化能力,数字化素养的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人才。

(六)安全保障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既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也存在海量信息泛滥带来难以承载的问题。践行新《会计法》,还要着力于问题导向,构建会计管理的闭环机制和协同机制,通过组织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强化责任、诚信建设等多种方式,构建全面多层次的数字化安全防护体系,为双化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