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在企业资本经营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必将越来越重视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前企业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使财务管理更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是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资本经营的发展企业财务再生策略适应于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由单一的商品经营转向科学的资本经营。资本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的直接运作;二是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组合与集中;三是按资本效率和效益原则进行商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适应这种转变,为搞好企业的资本经营服务。企业资本经营思想的提出,为企业从传统的、常规的以商品经营为中心的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模式转向通过资本经营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可能。按当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所谓资本经营,就是将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都转化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企业资本经营突出了财务管理的地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作用。为此,财务管理要适应上述资本经营新机制的需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设计一套有助于资本流动迅速、资本结构优化组合、资本不断增值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二、企业资本经营的发展以科学的财务管理为依托近年来的企业实践表明,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资本经营;企业资本经营与企业财务管理是客观事物一脉相承的两个不同方面。企业经营方式由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本经营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资本经营是建立在科学的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在资本经营方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评价取舍标准,不再是看生产了什么、生产了多少,而是看资本是否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增值。企业资本经营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第一位,努力谋求和实现企业最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应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依据这一思想所实施的企业经营绩效的总体评价指标,即财务管理目标也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实现资本在保值前提下的不断增值。资本增值这一共同要求使企业经营方式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实施企业资本经营迫切需要从建立资本金制度出发,强化企业资产、尤其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首先,要搞好企业产权登记,准确核定企业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的价值量,这是现代企业资本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搞好国有资本管理的核心与前提。只有搞好产权登记,以法律形式把资产所有权(包括资本金所有权)确定下来,才能具体落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其次,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制,为企业资本经营提供良好的内部管理条件。 三、加强财务管理是促进企业资本经营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经营方式由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首先,它使财务管理的对象复杂化了。一般地理解,企业财务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但是在资本经营方式下,财务管理将不再只是局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表现为在服务生产经营的同时,将活动的领域拓展到能够创造利润的所有其他领域,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许多内容超出了资金管理的范围。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使企业风险大为增加。其次,它促进了理财活动的层次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企业经营活动分化为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两个层次。对现代企业而言,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实施科学的资本经营方式,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与之相适应。亦即企业资本经营作为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方式,必将推动和促进企业财务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之,企业资本经营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经营方式形成的客观实在,它不依企业及政府意志的变化而转移。为此,我们在财务管理研究中应积极探索其中的内在规律,为企业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资本经营正以一种全新的意识审视着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改革、发展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既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客观要求,更是财务管理本身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内在需要。财务管理工作者在企业投资决策、经营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资本经营者探路开拓;为企业领导当好参谋,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这正是我国企业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完成的重要使命及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